<acronym id="m22yc"></acronym>
<sup id="m22yc"><center id="m22yc"></center></sup>
<rt id="m22yc"><small id="m22yc"></small></rt>

踐行生態文明思想 加快礦業綠色發展

【信息來源:中國自然資源報 】 【作者:中國自然資源經濟研究院礦業綠色發展研究所】 【預覽:

綠色發展是新時代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迫切需要,也是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更是未來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笆濉睍r期,按照“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礦業領域牢固樹立和貫徹綠色發展理念,落實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礦業發展質量和效益明顯提高?!笆奈濉睍r期是我國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在新的歷史發展階段,礦業領域必須全面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切實轉變發展方式,加快推進綠色發展。

“十三五”礦業綠色發展取得積極成效

五年來,全國各?。▍^、市)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引,認真落實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要求,推進資源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環境效益的協調統一,因地制宜建立新機制、出臺新政策、嘗試新方法,引導礦業企業轉型升級,走綠色發展之路,節約高效、環境友好、礦地和諧的綠色發展模式初步形成。

礦業綠色發展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各地、各部門共同推進綠色礦山建設和礦業綠色發展,將綠色發展理念融入礦產資源規劃、勘查、開發利用與保護全過程?!笆濉逼陂g,自然資源部公告首批18家綠色勘查示范項目,遴選1250家礦山企業納入全國綠色礦山名錄,確立50個綠色礦業發展示范區。各地紛紛制定綠色礦山建設相關政策標準、制度、辦法和獎勵措施,大力引導礦山企業綠色轉型發展。越來越多的礦山企業認識到,只有主動適應綠色發展形勢要求,加強技術研發,加快綠色工藝設備升級,建立運行高效的管理模式,推動礦地融合發展,才能有效提升市場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此外,礦業綠色發展理念融入“一帶一路”倡議,如紫金礦業在塞爾維亞、華鈺礦業在塔吉克斯坦嚴格按照綠色礦山建設標準開展相關項目建設,獲得當地政府和民眾的肯定和支持。

礦業開發集約化規?;潭确€步提升。大力推進礦業權減量化管理,淘汰落后低效污染、生產標準不達標的礦山企業,以資金、技術、資源和產品作為整合要素,推進礦山結構調整。截至2020年年底,全國采礦權減少到4.4萬余個,大中型礦山比例提高至20%左右。煤炭、鐵礦、黃金等行業產業集中度進一步提高。比如,年產超億噸煤炭企業的產量約占全國的38%,大型煤礦產量占全國的80%以上。延伸礦業鏈條,加大深、精、細加工及高科技含量礦產品的比重,優化升級產業結構。比如,河南構建“煤—電—鋁—建材”產業鏈,傳統煤炭基地向新型工業化升級,構建清潔能源與煤化工產業集群。廣西依托鋁土礦,發展高精度板帶箔材、車用合金鑄件、新型工業型材等精深加工。

礦產資源綜合利用水平明顯提高。大力實施礦產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示范工程,加強對低品位、難選冶、共伴生資源的綜合開采利用?!笆濉逼陂g,我國原煤平均入選率為71.2%,與“十二五”相比提高了11.6個百分點;地下開采鐵礦平均開采回采率為86.4%,提高了4個百分點;露天開采銅礦、鉛礦、鋅礦、鎢礦等主要有色金屬礦及金礦開采回采率超90%、選礦回收率超85%,采出品位、貧化率呈逐年下降趨勢;磷礦開采回采率超過85%,選礦回收率穩步提升。其中,綠色礦山企業“三率”水平高于行業平均10%~30%,發揮了重要引領和帶動作用。

礦業科技創新能力進一步增強。礦山企業不斷加強信息化技術應用和科技創新投入,推動采選工藝裝備自動化、產學研科技創新一體化和生產經營管理信息化?!笆濉逼陂g,數字化礦山、智能礦山、智慧礦山建設持續推進,礦山企業逐步建立科技研發隊伍,推廣轉化科技成果,加大技術改造力度,更加注重大數據、工業互聯網、智能制造等新技術在礦產資源開發利用領域的應用,快速提升礦山信息化水平、企業勞動生產水平和礦產資源利用效率。比如,洛陽鉬業首次將5G技術應用在無人礦山領域,實現了無人電動車編隊運行和挖掘機的遠程操控,智能系統通過升級實現了云服務器下的精準控制。同時,我國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技術自主創新進步明顯,油氣資源提高采收率技術不斷完善,煤炭機械化開采技術大力發展,金屬采選及綜合利用技術不斷突破,智能開采、深部采礦等關鍵技術取得長足進步。

資源環境保護成效顯著。貫徹“邊開采、邊治理、邊恢復”的原則,采用環境友好的開發利用方式,控制并減少能耗、物耗和廢棄物排放,嚴格落實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復墾方案要求。綠色礦山企業的礦井水、選礦廢水的循環利用率達和礦區綠化覆蓋率達到90%以上。積極引導和支持社會資本參與礦山生態修復工程,探索創新推進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地質環境治理、地形重塑、土壤重構、植被重建等綜合治理工作有序實施?!笆濉逼陂g,開展了長江流域、京津冀和汾渭平原等重點區域歷史遺留礦山生態修復,治理修復礦點近9000個,面積約2.5萬公頃。自然保護區內礦業權逐步退出,歷史遺留礦山生態修復有序實施,礦山環境恢復治理有效保障了生態安全。

綠色礦山建設標準體系逐步構建。自然資源部發布有色、冶金等9項綠色礦山建設行業標準,印發了《綠色礦山評價指標》和《綠色礦山遴選第三方評估工作要求》。各地在此基礎上積極研制地方標準,浙江、湖南等13個省發布了地方標準,制定了具體量化評估指標和評估管理辦法。山東黃金集團、中國石油等大型礦業集團,積極研制企業標準并實際應用。目前,國家標準《綠色礦山建設規范》、行業標準《智能礦山建設規范》正在公開征求意見。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團體標準、企業標準相互配合,主要行業全覆蓋、有特色的綠色礦山標準體系已初步形成。

管理體制機制不斷創新完善。“部門協同、四級聯創、企業主體、第三方評估、社會監督”的工作機制逐步建立。29個?。▍^、市)印發綠色礦山建設實施方案或規劃。20個省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聯合財政、環保、質檢、銀監等部門,建立了部門協調機制或聯席會議制度,為綠色礦山建設工作提供有力組織保障。內蒙古、湖南、山東等9個省區制定出臺綠色礦山建設管理辦法,從更高層次推動綠色礦山建設工作;《陜西省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條例》首次將“綠色礦山建設”寫入法規;青海省等地在礦業權出讓合同公告中明確提出綠色礦山建設的相關要求;浙江省開展“互聯網+綠色礦山”數字化移動監管平臺的建設,實現綠色礦山工作全流程監管。

礦地和諧發展格局初步形成。注重以人為本,強化環境健康和社會風險防控,倡導“開發一方資源、促進一方發展、造福一方百姓”。礦業綠色發展與國家區域發展總體戰略相結合,在鄉村振興、精準扶貧、解決當地就業、基礎設施改善等方面發揮了積極推動作用。各地積極探索建立企地磋商協作機制、共享資源收益機制,引導礦山企業與當地群眾共享發展收益,實現礦地融合發展。比如,吉林伊通在編制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方案及相關規劃與礦區新農村建設規劃及基礎設施建設規劃有機結合;湖北夷陵建立健全磷礦產業共享基金制度和政府磷化產業發展專項基金制度;新疆伊州組織開展“百企幫百村”活動,為貧困人員提供了較多就業機會,加快了脫貧攻堅進度。

“十四五”工作展望

“十三五”礦業綠色發展雖已取得積極成效,仍存在發展基礎薄弱、企業創建動力不足、標準體系尚需完善、制度政策外部激勵不夠、監督管理亟須加強等問題?!笆奈濉睍r期,必須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將綠色礦山建設相關要求由行業領先逐步轉化為準入門檻,將創新資源節約集約和循環利用的產業發展新模式和礦業經濟增長新途徑相結合,加快礦業轉型升級,全面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整體推進礦業綠色發展,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可靠資源保障。

示范引領和整體推進相結合。一是全面推進綠色礦山建設,新建礦山全部按照綠色礦山建設標準要求建設,生產礦山加快改造升級,逐步達到要求。積極加大對礦山開采、加工、裝運、儲存、礦區綠化、恢復治理等方面全方位升級改造的支持力度。分行業、分礦種、分規模,進一步完善綠色礦山評價指標體系。二是著力探索總結技術體系、標準體系、產業模式、管理方式和政策機制創新,解決布局優化、結構調整、資源保護、節約集約、綜合利用、地上地下統籌等重點問題,打造形成布局合理、集約高效、環境優美、礦地和諧的綠色礦業發展示范區。三是進一步發揮標準引領作用。通過國家標準的發布和實施,引導礦山企業開展綠色礦山建設,提升綠色發展水平。結合實際制定或修訂行業標準、團體標準、企業標準,進一步健全完善標準和評價指標體系。細化完善綠色礦山地方標準,明確綠色礦山建設考核指標要求,推進綠色礦山標準精細化。

推進礦山企業綠色技術和工藝改造。一是構建協同創新機制。依托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點實驗室及各級科技創新平臺,支持和鼓勵礦山企業、科研院所、高校等產學研有機融合,大力研發先進技術。在煤炭資源綠色開發、天然氣水合物探采、油氣與非常規油氣資源開發、金屬資源清潔開發、鹽湖與非金屬資源綜合利用等方面,突破一批核心關鍵技術。二是推廣應用先進技術。建立礦產資源節約和高效利用先進實用技術推廣平臺,暢通礦山企業獲取先進技術信息渠道,引導研發單位指導礦山企業應用先進適用技術,實施技術工藝和設備升級改造,提高機械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鼓勵打造智能礦山。

加大綠色礦山建設的政策支持力度。充分運用經濟、行政等多種手段,切實提高政策供給體系質量,研究形成有利于礦業綠色發展的政策制度體系。對實行總量調控礦種的開采指標、礦業權投放,優先向綠色礦山和綠色礦業發展示范區安排。符合協議出讓情形的礦業權,允許優先以協議方式有償出讓給綠色礦山企業。創新綠色礦山企業復墾盤活存量工礦用地政策,保障用地需求。在國土空間規劃編制中,將綠色礦山建設所需項目用地在土地利用年度計劃中優先保障。研究建立中央綠色礦業發展基金,制定與礦業綠色發展相掛鉤的資金獎補政策。積極發展綠色金融,鼓勵企業發行綠色礦山債券融資,鼓勵社會資本投入。此外,推動綠色礦產品認證工作。

強化綠色礦山建設的監督管理。深化礦業綠色發展監管改革,健全屬地監管、行業監管、在線監管、政府主體監管相結合的立體化監管體制。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每年度對綠色礦山安全、環保、治理等內容進行監測評價,結果向社會公示。推進礦業權人勘查開采信息公開公示,督促其落實綠色礦山建設的主體責任。推進礦山企業生產、安全、環保、產量等視頻信息接入所在縣級相關部門監管平臺。按照空間劃開、時間錯開、有序開發的要求,合理設置礦業權,將開礦造成的生態環境影響降到最低。

營造礦業綠色發展的社會氛圍。在自然資源部門戶網站和各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建設綠色礦業發展服務平臺,通過網站、主題公眾號等,發布綠色政策信息、綠色礦山名錄、綠色礦山和綠色勘查技術、工藝和裝備目錄及標準規范,加大先進案例宣傳力度。跟蹤各地進展,掌握存在問題及需求,督促指導各地加快綠色礦山建設工作。開展系列培訓,宣傳解讀綠色礦山和綠色礦業發展示范區相關政策和標準。此外,總結交流綠色礦山建設經驗,提煉推廣一批可復制、能推廣的典型模式。

相關文章

讀取內容中,請等待...
X

中國自然資源經濟研究院

中國國土資源經濟

返回頂部

国产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国产日韩精品综合在线观看,国产日韩欧美,国产日韩欧美电影综合,国产日韩欧美一级二级淫片